2014年是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的“產業提質年”。園區將在市委、市政府和開福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區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全面貫徹市委建成“三市”、共圓“三夢”、實施“三倍”、力行“五推”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開福區委“兩型引領、南提北拓、五輪驅動、領跑三湘”的戰略構想,以“產業興園”為工作主線,以培育和完善外向型經濟體系為重點,全面推進“打造千億級產業,爭創國家級園區”的發展事業,為提升長沙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而不懈努力。重點抓實“五項工作”,提升“五種能力”。
平臺提升,拓展平臺承載力
擴建物流平臺。加快新港三期建設,新增6個2000噸級泊位,建好貨物堆場、港區鐵路專線、消防碼頭,推動港區擴容提質;加快鐵路貨運新北站二期手續辦理,力爭年內啟動建設,完善集裝箱、特貨、快運、冷藏、倉庫和口岸功能等作業區功能;支持湘糧集團完成霞凝糧庫3個2000噸級糧食碼頭建設,引進普洛斯物流、傳化物流,借助市場力量完善物流倉儲,打造金霞公路港。提質保稅平臺。按省、市安排,在保稅物流中心的基礎上,完成物流大廈、跨境貿易監管、保稅倉庫改造及保稅中心二期建設,建好長沙電子口岸信息平臺、長沙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湖南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加快推進湖南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提升綜合保稅區功能。整合平臺資源。重點優化“五定班輪”和“五定班列”,拓展水鐵、公鐵多式聯運、陸路口岸運輸和快遞業務,促進水運、鐵路、公路“三港互動”。建立和完善金霞聯檢機制,整合海關、商檢職能,增加外匯、國稅、工商、銀行、保險等機構進駐,引入“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的快捷通關模式,真正實現“一次報關、一次報檢、一次放行”。
產業提質,增強核心競爭力
深入推進“千百十”工程。按照“企業集聚、功能集中、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產業“千百十工程”,著力構建產業附加值高、綜合效應強的“千億級”現代物流產業;鞏固和培育能源、醫藥、糧食、鋼貿、食品、商貿六大“百億級板塊”;新培育生產或銷售過10億元的“十億級企業” 30個以上,推動經濟總量倍增,產業品質倍升。突出打造兩個產業聚集區。突出高嶺和沙坪兩個組團產業提質發展的主陣地作用,高嶺組團重點抓好香江項目建設,完成撈刀河路一期建設,確保項目首期100萬平米的核心場館全面開建,年底完成A2、A3地塊40萬平米建成開業;沙坪組團按照“建好新三路、拓展三平方公里”的發展目標,加快大安路和廣勝路南、北延長線建設,加大土地征拆和儲備力度。重點抓實十大重點產業項目。突出已招商落地、已掛牌交地的產業項目建設,重點抓好中南現代商貿物流城一期、佳海創業中心二期、統一二期、卓爾物流總部基地二期、中南現代醫藥健康產業園一期、綠地·海外灘濱江綜合體一期等10個投資過億元、生產或銷售過10億元、稅收過千萬元的產業項目,推動集群式項目的滿園擴園和提標提檔。
招商提效,釋放發展擴張力
突出戰略招商。現代物流重點鎖定傳化物流、嘉民物流、豐樹物流和深國際;電子商務重點鎖定阿里巴巴、鷹皇集團、郵政快遞和快樂購;都市工業重點鎖定弘德工業住宅、圣戈班玻璃幕墻、仟吉蛋糕和紅牛飲料;平臺型項目重點鎖定高嶺國際商貿城二期、中南醫藥健康產業園等,力爭年內引進戰略性項目10以上,力爭新引進1家銷售或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嚴格二次招商。按照“產業定位、功能分區”的原則,制定產業扶植政策,加強對佳海、卓爾、恩瑞等平臺型項目二次招商的指導和引導,確保引進優質的、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入駐,引進規上企業30家,加速形成都市工業平臺的企業集聚和產業集群效應。務實招商宣傳。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招商節會活動,借助商會、行業協會和駐外機構等窗口單位力量,開展招商宣傳和推介。以“服務產業、服務項目、服務企業”為目的,開展有計劃節點和實質內涵的形象宣傳,重點舉辦好中部商貿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和中南醫藥健康產業園招商會,全面展示園區企業、項目和平臺建設的成果和亮點,提升園區認知度和美譽度。
建設提速,加大發展推動力
加強市政道路建設。重點鋪排撈刀河路、長青路、鵝秀路、植基北路、馮蔡西路東段、紙筆塘西路等市政道路建設,力爭年內開工和建成10條道路,完善核心路網,暢通內部交通循環。加強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完成沙坪組團西片區污水處理工程、戴家河4萬噸污水提升泵站和金盆大道高排通江管涵建設,加快市六水廠手續辦理并啟動建設,建成興聯路自來水加壓泵站,提升供水、排污能力。加快鵝羊山公園、湘江風光帶(金霞段)建設和銀行、市場、娛樂、文化等生活服務設施布點,提升城市品質,增強要素吸納能力。破解發展瓶頸。深化市國土儲備中心、園區、項目單位“三位一體”的土地儲備模式,加大征拆力度,力爭年內儲備土地3000畝。加快土地掛牌和已掛牌土地資金回籠,盤活土地上的沉淀資金。搶抓政策機遇,抓好建行城鎮化建設貸款和中行保稅政策貸款的申貸工作,力爭新增銀行貸款10億元,強化開發建設資金保障。
優質服務,提升發展軟實力
優化發展環境。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照反對“四風”的要求,結合園區實際,有針對性開展作風建設,不斷優化政務環境、施工環境和人文環境,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好形象,凝聚“產業興園、致強崛起”的正能量。提升隊伍素質。推進“人才興園”戰略,不斷引進高端優質人才,聚天下英才,成興園之業。創建學習型園區,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學習的風尚,提升隊伍綜合素質,打造一流的創業團隊。加快創新型園區建設,健全機制,鼓勵創新,激活創造,推動園區提質增效,轉型創新發展。弘揚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的引導作用,引導干部員工將園區事業和榮譽視同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將“順時永進,創造成功”的金霞精神內化為干部員工的理念自覺,外化為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斗志,共同推動園區后發趕超、富強崛起。
經濟開發區簡介
區域概況。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湖南省首批重點開發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綜合性現代物流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80平方公里,轄金霞、沙坪、鵝秀、高嶺、青竹湖五個組團。其中,金霞組團主要發展現代物流;沙坪工業組團主要發展加工貿易和“高、精、清”的都市工業;鵝秀組團主要發展濱江高端房地產業;高嶺組團主要發展大型商貿物流市場群;青竹湖組團重點發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和房地產業,打造生態小鎮、創業基地和兩型新城。園區依托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長沙新港、長沙鐵路貨運新北站等物流平臺,全力打造功能齊全的交通樞紐中心、輻射三湘的現代物流中心、承接產業轉移的加工貿易中心。2010年,金霞片區納入大河西示范區,成為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十八大片區之一。 經過20多年發展,園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主導產業日益壯大,獲評“中國物流示范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湖南省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產業園區”和“湖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榮譽。
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園區確立了“打造千億級產業,建設國家級園區”的奮斗目標,堅持以“產業興園”為工作主線,以“壯大現代物流、提速都市工業、培育商貿市場、建設兩型園區”為工作路徑,全力推進國家級現代物流園區建設。2013年,園區完成財政收入12.8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340.75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70.71億元;完成社會物流總額628.77億元,工業總產值總量和增速在全市省級以上產業園區中位居第三,區域經濟顯示出強勁發展動力。
產業定位。園區依托獨有的交通和物流平臺優勢,堅持走差異化發展路線,著力打造特色園區。發展定位:建設輻射中部、影響全國的國家一級物流節點和商貿基地。產業定位:以現代物流為基礎,商貿市場為主體,加工貿易為補充,按“一體兩翼”的空間布局,構建“大物流、大商貿、大外貿”的產業格局,全面建設國家級現代物流園區。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三中心一新城”建設。
園區將深入貫徹長沙市委、市政府“兩型化”管理的提標提檔行動,按照產城融合理念,守牢生態環境底線,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保護性開發濱江淺山的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城市元素,建設產業特色鮮明、生態自然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政務文明高效的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兩型”示范新城。